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分析測試中心,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開展高水平儀器分析的單位之一,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科研實力。中心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,經過“211"“985"工程及校級平臺建設的持續投入,已發展成為國內化工分析測試領域的標桿性平臺。
“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集開放、服務與研究為一體的現代化分析平臺,為全校乃至行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。"中心主任趙亮介紹道。目前,中心擁有核磁、電鏡、色質譜、光譜和物性測量五大分析平臺,配備91臺套高端儀器,總價值近1.3億元,擁有獨立樓宇和一支結構合理、技術過硬的專業隊伍。
這樣的規模和實力,中心的設備選擇標準和應用效果,往往具有重要的行業示范意義。
國產突破贏得信賴
在新一輪電鏡設備更新中,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做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選擇——國儀量子SEM5000場發射掃描電鏡。這一選擇背后,體現的是對國產高端科學儀器技術實力的專業認可。
“這不僅是因為它在圖像質量、功能配置和操作體驗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,更重要的是,作為高校科研平臺,我們愿意主動支持國產高端儀器的發展。"趙亮主任表示,“國產電鏡的持續進步讓我們看到了它強大的潛力和應用前景。"
這種選擇具有深遠的示范意義。趙亮主任認為:“中心引入這臺國產電鏡,也希望起到一個積極的示范作用:國產儀器完全有能力在一線科研中發揮關鍵作用,我們愿意為它們提供應用平臺,也期待與企業一起推動國產儀器不斷優化升級、走得更遠。"
實踐檢驗,多篇高水平成果實力代言
實踐是檢驗設備性能的唯一標準。SEM5000場發射電鏡投入使用后,迅速在多個前沿研究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,為科研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
設備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、納米技術、環境工程、物理學等領域,其高分辨率成像和微觀結構分析能力,為多個研究團隊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。基于SEM5000獲得的研究數據,相關成果成功發表在《Nano Letters》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》《Nano-Micro Letters》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》《Carbon》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上,研究內容涵蓋高性能傳感器、寬帶吸波材料、高效催化劑及熱電材料等前沿方向。
“事實證明,SEM5000場發射電鏡是正確的選擇。"趙亮主任對設備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在實際使用中,SEM5000的表現如何?負責設備日常操作的王馨楠工程師給出了專業看法。
“SEM5000場發射電鏡在性能上與我用過的進口電鏡基本沒有區別,完全能夠滿足我們平臺的分析測試需求。"王馨楠工程師表示。作為一線操作人員,她對設備性能的評價更具說服力。
在操作體驗方面,SEM5000同樣表現出色。設備配備了用戶友好的中文界面,操作邏輯清晰,參數設置直觀,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,有效降低了學習成本。同時,設備的自動化功能十分豐富,自動亮度對比度、自動聚焦、自動像散等功能簡化了操作流程,顯著提高了成像速度和一致性。
更值得稱道的是國儀量子的服務保障。“國儀量子的售后服務響應迅速,技術團隊專業高效。無論是設備安裝調試、日常維護還是故障排查,均能提供及時支持。"王馨楠工程師對服務質量給予了充分肯定。
當前,在國家大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背景下,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分析測試中心的選擇和實踐,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榜樣。它告訴我們,國產高端科學儀器不僅能夠“用起來",更能夠“用得好",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發揮貢獻更大力量。
如您有采購需求
歡迎聯系我們!